查看: 15622|回复: 0

诗是有生命的

[复制链接]

9518

主题

1万

帖子

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551
发表于 2020-5-8 07:02: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河北省 联通
诗人写出来的诗,是充满生命的,是心灵性的,有独特的心灵色彩,独特的心灵温度,具有活跃的生命。诗是诗人的心灵形式、生命形式、命运形式,意象意境境界形式。不能是呆板的,冷冰冰的,没有生气,如同僵“尸”。

诗人独特的心灵色彩,是诗的眼睛,是诗的生命,也是诗的艺术品格。诗人独特的心灵色彩,是一种民族文化积淀,是一种生活经验的积累,是一种对于时间的认知,也是一种对于宇宙律动的感悟。从诗人的心灵中诞生的每一个灵感,都包蕴着整个心灵的全部色彩。诗的创作始于灵感的诞生,终于灵感的完结。对于诗人来说,灵感的源泉在哪儿?变革的生活是诗人灵感的源泉,也是一切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对于诗人来说,读书,读中外文学名著,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开阔我们的艺术视界。但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当今的社会生活,平心静气地读时代这本大书,关注群众的生存状况、希冀与灵魂的向度,虔诚地从人民创造历史的进程中,深切感受时代的脉搏与历史的走向,这是诗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把读书作为创作惟一的灵感来源,时不时地随手拈来别人使用过的一些意象来进行创作,感觉轻松自如,看似天然去雕饰,实则浅显而浮泛,经不起推敲——这说明我们的心灵已经开始苍白。 苍白的心灵,没有色彩,没有灵感,没有艺术之美。如果心灵充满了阳光,充满了幻想,我们写出的诗就不会是灰暗的,文若其人。当我们用发现美的眼睛观察大自然的时候,审美意象就会像蝴蝶一样飘飞到心灵的天空,给我们以诗意以灵感以运动着的美。当我们用爱的心灵拥抱世界的时候,诗就会像成对的蜻蜓一样飞到我们的身边,给我们以甜蜜以恬淡以欣然。艺术创作的规律告诉我们,一个诗人的风格,是要付出毕生的努力、毕生的实践和毕生的心血,孜孜以求才能实现的;一个诗人风格的形成,绝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成的。风格是心灵的写真,是艺术的品格,也是命运的风景。记得德国一位作家有这样的一句名言:每一篇作品都要有自己的鹰。我理解他的意思,作家的创作既不要重复自己,也不要重复他人,才能留下形式与内容和谐共生水乳交融的作品。从诗学的意义上来说,我感觉诗歌创作中的重复,是指没有新意地使用同样的意象;是指结构诗篇时审美视点的雷同切入;也是指意象连缀的同样结点,即诗作最后成形时结构形态的雷同。对于诗人来说,心灵吸纳生活的滋养,对所采撷的美的事物加以积淀,然后才能产生灵感。对于诗人来说,生活为我们提供的不仅是鲜活的素材,也是艺术表达的技巧。读诗的时候,我会时常想到一个诗的艺术的问题:诗要诞生艺术之美,需要锲而不舍地开掘意象。川端康成有数量可观的掌篇小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小小说。他后来的一些作品,就是对自己掌篇小说的有机扩充。从他的这个带有苦涩意味的文学经历之中,我们是否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如果作家在构思过程中,不满足于浅尝辄止,而是如鲁迅先生所说,开掘要深——那么,是否就可以避免这种文学上的自我弥补?歌德说得好,“艺术的真正生命正在于对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对于诗人来说,在诗歌创作中,作为单一的诗的意象,需要深入开掘下去,让意象完全显露、充分表达自己钻石一样的闪光内核,然后轻盈地构筑成篇,诞生艺术韵味。对于诗人来说,在诗歌创作中,作为意象与意象的连缀,也就是意象结构,会使一首诗产生鲜明笃定的审美意义,产生蓬勃盎然的诗意,毋庸置疑,意象结构产生诗意之美、艺术之美。

对于诗的意象的深入开掘,不是要求小诗人失去天真而变得老成,不是要求青年诗人丢失激情而一味深沉——按照美的艺术规律,我们要用发现美的慧眼去贴近,用爱的心灵去感应审美意象的深层包蕴。对于诗人来说,每一首诗的写作,都是一次美的发现,都是一次对于心灵风景的采撷,都是一次对于宇宙脉动的感知。(佛子整理)
1588343577418.jpeg
最好的生活,无非就是白天可以有说有笑,晚上还能睡个好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鄂ICP备20220039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98402000088号

GMT+8, 2025-9-18 23:29 , Processed in 0.04467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