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冯·卡门陨石坑的话,那么不得不介绍一下艾托肯盆地,这是一个在月球背面的被科学家称之为太阳系内最大且最古老的陨石撞击坑,其深度有13千米,直径超过2500千米。而冯·卡门陨石坑就位于艾托肯盆地的内部,它是一个直径为180千米的小型陨石撞击坑。然而,正是在冯·卡门陨石坑之内,玉兔2号月球车借助其全景避险摄像机和近红外光谱仪(VNIS)等高科技设备发现了这种奇怪的“凝胶状”物质。这项研究被发表在了《地球与行星科学快报》上面,根据我国科学家给出的分析结果,这种尺寸为20英寸x 6英寸(52 x 16厘米)的奇怪物质很可能是在陨石撞击到月球表面之后,由于高温高压的作用,那些被击散的岩石熔化后形成的角砾岩碎片。
这两种角砾岩样本编号为15466和70019 ,其中由宇航员兼地质学家哈里森·杰克·施密特(Harrison Jack Schmitt)所收集的70019样本与此次玉兔2号发现的奇怪的“凝胶状”物质相似度最为接近,70019样本是由粘合在一起的深色矿物碎片和黑色发亮玻璃构成的。此外,丹·莫里亚蒂还做出了进一步阐述:“目前玉兔2号是在光照条件不足的情况下,对月球背面的一个完全未知区域进行探索的,因此通过光谱设备的观测结果还需要做进一步分析。由于我们没有任何来自该地区的样本分析报告可供参考,因此,这种奇怪的“凝胶状”物质的化学成分还有待确认。”不过,丹·莫里亚蒂博士对于我国科学家在数据记录以及对未知物质的分析方法和假设等方面给出高度评价,丹·莫里亚蒂博士认为中国科学家能够在极具挑战性的环境背景下给出如此客观且合乎逻辑的分析结果,实属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