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247|回复: 2

诗词欣赏|冬至

[复制链接]

813

主题

912

帖子

311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15
发表于 2020-12-21 20:14: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山西省 移动

冬至

唐诗    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三秦。



· 译注

年年到冬至这天,我总是在他乡做客,神情恍恍惚惚,穷困和愁苦啊,简直都要磨缠死人。
我流寓江湖,自照形貌,好像只有我是独独衰老,而这万里天涯,一些风俗和人情也仿佛都是各自相亲。
在大雪之后,我拄着藜杖踱步到这满是丹枫红岩的荒山野壑,竟不禁想到宫殿里边早朝刚散,那些文官武将们的身上响着佩玉,该也离开了紫宸殿的宫门。
这时候,我仿佛心地已经折碎,不剩一寸,望着前路就心乱眼迷。请问,我要站在什么地方,才能够看得见那故国三秦?

①至日:即冬至日,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长为客:长久地成为远离亲人的羁旅之人。

②忽忽:飘忽不定的样子。泥杀人:胶滞纠缠的样子。

③形容:指神态躯体。

④杖藜(lí):拐杖。丹壑(hè):道家所在之地。

⑤鸣玉:古时官员所骑马上要镶佩玉器作为装饰,马行走时发出碰撞之声。紫宸(chén):唐大明宫中的紫宸殿。

⑥心折:心碎。

⑦三秦:原指长安附近古秦国之地,此代指朝廷。
· 简析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在夔州度过了弃官飘零以来的第九个冬至日。长年为客流落异乡的杜甫每逢岁时节令都会生发无穷感慨,于是写下了这首《冬至》抒怀。
首联直接叙写诗人自己漂泊无定的生活。“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这样直露地抒写,正如那“冬至”日的寒冷一样直扑人面,一下子便把读者摄入一种愁苦、阴冷的氛围之中。
颔联便落笔来写诗人旅居之境况:“江上形容吾独老”是承上联“穷愁”来写,这样形容独老,正是穷愁所致,而“天涯风俗自相亲”却更让诗人增添对故土家园的思念,因为这份“自相亲”是与其客居生活有关。而且在这联诗中,诗人以粗线条把其“形容”勾勒了出来,使上联写到的那种穷愁更加形象化。
颈联首先写诗人在这个风俗自亲的冬至日里,扶杖而行,身临“丹壑”,而意想“紫宸”,由眼下的凄清、落魄与昔日的热闹、得意形成对比,把今日的“穷愁”更加深切地表达了出来,而“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属对工整,两幅画面的形象感也非常强烈。而且这联由这“忆”,使诗意更进一层。
尾联承上,因想到长安,更增愁恨。此时诗人心中的“穷愁”变得更加不可排解,故而有“心折”碎句,因此,那种要结束这种漂荡生活而重归故里的心情更加强烈,可回家的路却寻不着,所以诗人不禁要悲叹:“路迷何处见三秦”。之所以“路迷”,正是由于久客难归,这一句则又是扣住首句“长为客”来写的,表达出诗人对人生路途产生的迷惘和无所适从之感。
这首诗把杜甫晚年那种漂泊生活的苦与愁,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出来。而且在表达上,诗人注重诗的每一句都遥相呼应,所以读完这首诗时,读者仿佛真的感受到了那股冷气与愁绪。
mmexport160855254087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4

主题

715

帖子

210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2108
发表于 2020-12-21 22:03: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西省 电信
节日快乐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75

主题

2601

帖子

850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500
发表于 2020-12-22 06:47: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西省 移动
龙一 发表于 2020-12-21 22:03
节日快乐哦

一起快乐
风雨人生,给自己一个微笑,心有阳光蓝图有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鄂ICP备20220039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98402000088号

GMT+8, 2025-5-25 21:01 , Processed in 0.04558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