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51357|回复: 2

步韵,次韵,依韵,用韵

[复制链接]

676

主题

2016

帖子

806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069
发表于 2020-12-25 23:56: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贵州省 联通
步韵、次韵、依韵、用韵

在唱和作品中,经常见到“步韵、次韵、依韵、用原韵”等字眼,同是和作,却有不同的含义,兹将其概念和差别介绍如下:
步韵、次韵是一个意思,指与原作韵字相同,次序也不变。“步”可理解为“步骤、亦步亦趋”,“次”可理解为“次序”。这是一种比较严谨的唱和手法。
用韵指与原作韵字相同,但先后次序有变化。如原作用“东、通、红”,和作用“通、红、东”。这种手法常用于原韵字意较窄的时候,是一种变通办法。
依韵指与原作是一个韵部,但韵字与原作不同或不完全相同。如原作用“东、通、红”,和作用“丰、东、穷”。这种手法常用于形式与意境不好统一的时候,也是一种变通办法.。
关于和诗的知识:次韵、步韵、用韵、依韵。 所谓的和诗并不是简单的回,严格来说它有着自己的形式,具体说主要是韵的问题,主要有次韵、步韵、用韵、依韵。
简单地说——
次韵:根据别人诗篇所用的韵,并且依原韵先后次序写出的诗。(字同、顺序也同)
步韵:步是步伐相随之意,意思同次韵。
用韵:用他人诗篇的原韵写诗,但先后不必依照原韵的次序。(字同、顺序不同)
依韵:根据他人诗所用的韵目写诗,具体韵字不必与原诗相同。(只需同韵即可)


蜂腰体

按照齐梁及唐代“近体诗(格律诗)”诗律正体,律诗除开首尾两联不做要求,中间各联都是要求对仗的,但是由于严格对仗可能因为声律形式而损害内容意义的表达,或者干脆就是有意用特殊形式达到别样的表达效果,导致颔联没有对仗,直到颈联才对仗分明。这种首联、颔联、尾联都没有对仗而只有颈联对仗的变格诗体,就是所谓蜂腰体,谓之腰细(相对中间两联对仗而言)。蜂腰体在盛唐五律中尤其多见,贾岛、王维、李白、杜甫、元稹等大家都有用这种蜂腰体的诗作。

举例

下 第 贾岛

下第唯空囊,如何住帝乡?

杏园啼百舌,谁醉在花傍?

泪落故山远,病来春草长。

知音逢岂易,孤棹负三湘。

与贾至舍人于龙兴寺剪落梧桐枝望灉湖 李白

剪落青梧枝,灉湖坐可窥。

雨洗秋山净,林光澹碧滋。

水闲明镜转,云绕画屏移。

千古风流事,名贤共此时。

这两首诗都是一变近体诗正体,颔联意贯首联,没有对仗,及至颈联才对仗分明。这种首联、颈联、尾联都无对仗而只有颈联对仗的诗,即为“蜂腰体”,或谓之“蜂腰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82

主题

163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125
发表于 2020-12-26 10:21: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北省 电信
诗歌是文学之母,精简凝练的词语组合,抑扬顿挫的韵律搭配,令人读起来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流畅而又无阻塞,美妙频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76

主题

2016

帖子

806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069
 楼主| 发表于 2020-12-26 16:46: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贵州省 联通
谢谢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鄂ICP备20220039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98402000088号

GMT+8, 2025-9-19 13:54 , Processed in 0.05926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