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309|回复: 1

对仗知识

[复制链接]

676

主题

2016

帖子

806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069
发表于 2021-1-4 22:10: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贵州省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一)
工对有三个基本要求。 
一是词类必须相当。要做到词类相当,首先就要弄清古人对词的分类。王力先生在《诗词格律》一书中说,“按照诗的对仗”,词可分九类,这就是名词、形容词、数词(数目字)、颜色字、方位词、动词、副词、虚词(连词、助字之类)和代词。古人则称为虚字、实字、助字和半虚半实。其定义为:“无形可见为虚,有迹可指为实;体本乎静为死,用发乎动为生;似有似无者,半虚半实。”虚字分“死”“活”(生)两种,“死”者为形容词,“活”者为动词。实字指普通名词。助字指副词、代词和其他虚词。半虚指方位词,半实指抽象名词。再补上数词和颜色词,两种说法便可一一对应。《文镜秘府论·论对》之所谓“一二三四,数之类也;东南西北,方之类也;青赤玄黄,色之类也;风雪霜露,气之类也;鸟兽草木,物之类也;……”比虚字、实字、助字这种分法,又更具体一些。至于怎样就叫词类相当,《缥缃对类》提出“实对实,虚对虚”这个原则,强调分辨“有无虚与实,死活重兼轻”,这是不错的。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副词对副词,……。不过,也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诗词中数目、颜色、方位各自成一类,“孤”“半”等也算数目,这三类词很少跟别的词相对;不及物动词常常跟形容词相对;连绵字只能跟连绵字相对,而连绵字当中又分为名词性的(如鸳鸯、鹦鹉)、形容词性的(如逶迤、磅礴)和动词性的(如踌躇、叮咛),不同词性的连绵词,一般也不能相对;专名只能跟专名相对,最好是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这一些于诗适用,于对联也是适用的。此外,古代还将名词分作若干小类,如天文、时令、地理、宫室、服饰、器用、植物、动物、人伦、人事、形体等。所谓“词类相当”,也包括不将这些小类的一类去对另一类。 

由于古今属对的原理基本一致,所以按今天的说法去分析古人写的对联,也是大致吻合和可行的。下面以解缙写的“墙上”联为例: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墙”对“山”,“芦苇”对“竹笋”,“头”对“嘴”,“脚”对“皮”,“根”对“腹”,是名词对名词;“重”对“尖”,“轻”对“厚”,“浅”对“空”,是形容词对形容词;“上”对“间”,“底”对“中”,是方位词对方位词。不管是按古人的 要求还是从今天的标准来看,都对上了,而且对得非常好。 

二是结构必须相应。所谓结构相应,就是两联具有相同的语法结构。拿“墙上”联来说,上联是个主谓结构,下联也是个主谓结构。上联的主语部分是个偏正结构,下联的主语部分也是个偏正结构。上联的谓语部分是个联合结构,下联的谓语部分也是个联合结构。这两联的结构就是相应的。现按层次分析法作图如下。由于两联结构相同,只合作一图: 
墙 上 芦 苇,头 重 脚 轻 根 底 浅; 
山 间 竹 笋,嘴 尖 皮 厚 腹 中 空。 
└—┘ └—┘ └—┘ └—┘ └—┘ | 
方位 联合 主谓 主谓 方位 │ 
└————┘ │ │ └——┘ 
偏 正 │ │ 主谓 
└┬┘ └———┴—————┘ 
│ 联 合 
└———————————┘ 
主 谓 

词类必须相同,结构必须相应,这两条一般都是应该遵守的。但有些对联,有时在联内自对,上下联虽然词类不完全相当,语法结构也不一致,只要自对工整,也是允许的。 

三是节奏必须相同。就是说两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看下面两副对联: 
四季 笙歌,尚有 穷民 悲夜月; 
六桥 花柳,浑无 隙地 种桑麻。 

万井 桑麻中,点缀 六桥花柳; 
一城 灯火下,浑映 十里湖天。 

这两副对联都题于杭州西湖湖心亭,也都是十个字。从大的停顿来说,前一副的节奏是四——七,后一副的节奏是五——六。从小的停顿来说,前一副的节奏是二——二——二——二——三,后一副的节奏是二——三——二——四。如果把这两副对联的下联彼此交换一下,先不说内容合不合,只说节奏,一联要读成二——二——二——二——三,另一联要读成二——三——二——四,那就无论如何合不上拍,自然也无法对仗了。 

节奏必须相同这一点,比较短的对联应是如此,比较长的对联也应如此。看福州涌泉寺弥勒佛殿的一副: 
日日 携空布袋,少米 无盐,却剩得 大肚宽肠,不知 众檀越,信心时 用 何物供养? 
年年 坐冷山门,接张 待李,总见他 欢天喜地,请问 这头陀,得意处 是 甚么来由? 

这副对联,从大的停顿来说,节奏是六——四——七——五——八,从小的停顿来说,节奏是二——四——二——二——三——四——二——三——三——一——四,也是两联都如此,没有一处例外。 

一副对联,如果做到了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再加上平仄协调,那就是工对了。工对可以产生一种整齐和谐的美。 

如果不能完全做到词类相当、结构相应、节奏相同和平仄协调,就是宽对。古人把词性相同而词类不同的对联,都放在宽对之列。例如: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佞臣。 

这副题于杭州西湖岳墓的对联中,“山”“铁”“骨”“臣”都是名词。但“山”属地理类,“铁”属器用类,是地理对器用;“骨”属形体类,“臣”属人伦类,是形体对人伦。这就是一副宽对。但这样的宽对,在古对联中就很普遍,而今都应视为工对。又如,“墙上”联中的“芦苇”和“竹笋”,都是名词,而且都是植物,主要之点是相同的;但“芦苇”两字意义无所侧重,而“竹笋”意义则侧重于“笋”,这样一来,尽管“芦苇”与“竹笋”在构思上都是联合式,但看起来就好像前者为联合式,后者为偏正式,同中又有异了。不过这种差异仅在一词之内,范围很小,一般也很难感觉出来,因此,不能说对得不工。更何况这两个词中的任何一个,都无法用别的词来替换。“春在江山上,人入画图中”里的“春”属时令类,“人”属人物类,物类不同,但都是名词,也应作工对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18

主题

1万

帖子

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551
发表于 2021-1-5 06:43: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北省 联通
感谢分享!
最好的生活,无非就是白天可以有说有笑,晚上还能睡个好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鄂ICP备20220039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98402000088号

GMT+8, 2025-9-19 16:13 , Processed in 0.03790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