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925|回复: 0

大黑汀

[复制链接]

9501

主题

1万

帖子

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391
发表于 2019-9-15 19:23: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河北省 电信
在河北省唐山市最北部,有一个“中国板栗之乡”迁西县,在其腹地兴城镇有一个赵氏聚集村——大黑汀。也许人们只知道“大黑汀水库”,因为那是国家重点水利枢纽工程,它解决了天津和唐山两大城市工业用水和市民吃水等问题,却不知道“大黑汀水库”是以村名而命名的,更不知道大黑汀村有着不同凡响的历史文化背景。

大黑汀村坐落在燕山脚下滦水之滨。古老的村庄在春秋战国时期属燕国,秦汉时属辽西郡令支县,经千百年朝代更替,至明代,洪武初(1368年)入迁安县,属京师永平府。清属永平府,为迁安县地。大黑汀村依燕山傍滦水,自然风光秀美,人杰地灵,人文历史厚重。20世纪80年代,大黑汀村曾发现战国贵族古墓,出土了青铜鼎、青铜剑、青铜敦、玛瑙环、玛瑙镳等古文物103件,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20世纪70年代,村民在平整土地时曾拾到金宣宗“贞祐”年间(1213~1217)铜质官印一枚,上刻“都统赵福隆”字样。大黑汀村西曾有一座古寺,名叫香峰寺。据现存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重修香峰寺记》碑刻所记,此寺为元代所建(一说为唐代所建),明万历三十年重修。此碑文作者为明代万历年间兵部左侍郎、右副都御史范阳贾应元。该村至解放前夕,有香峰寺、关帝庙、五道庙、土地庙、真武庙等五座庙宇。一个村子有五座庙,恐怕在中国北方并不多见,其中所隐含的文化现象似乎并不那么简单。20世纪五六十年代,村民为储薯挖窑,从地表1.5米以下曾挖出锅台和瓷坛等物,可见历史深处大黑汀村的变迁。从这些古文物中不难看出,大黑汀村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先民居住,且村庄从未消失过。

在大黑汀所傍的滦河上游洒河桥镇境内,也有一个赵氏聚集的村庄——大河山村。早在金元时期,大河山出了几位历史名人,在《元史》和各种国家典籍中受到推崇。他们就是元代奉国上将军赵弘,中奉大夫、安西王相、中书左丞、镇国上将军赵炳,平章政事赵仁荣,南安知府赵仁举等。至今大河山村仍然保留赵弘和赵炳两座敕葬墓地。大河山村为唐山及以远地区赵氏重要发祥地之一。据大河山和大黑汀村村民历代相传,两个村赵氏原本是一家。大河山赵氏其中一脉自上游迁至下游大黑汀,已是元末明初的事了。

大黑汀村人文历史发展鼎盛时期在明代,有三个大黑汀人进入正史,专辟列传,可谓殊荣。

第一位是明洪武年间工部尚书赵俊。“洪武”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名号。明初,赵俊曾任工部侍郎多年,因功擢升为工部尚书。赵俊虽然在工部尚书任上时间不长,却组织抢救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典籍,为我国历史文化的延续和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赵俊死后葬于大黑汀村北,村人以“侍郎坟”称之。墓地葬有其子孙若干,为古墓群,曾有石碑等物,现已没于大黑汀水库。

第二位是明代昌宁侯赵胜。《明史·赵胜传》所记寥寥。然《大明故荣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昌宁伯、赠昌宁侯、谥壮敏赵公墓志铭》所记却十分详备。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贾利民和张中华曾撰文称:2007年4月在北京朝阳区发现的明赵胜墓出土有墓志一合。此穆志文内容翔实,所涉史事众多,极具研究价值

墓志录文如下:

明故荣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昌宁伯、赠昌宁侯、谥壮敏赵公墓志铭:国朝膺天御宇百二十载,内安外攘,丰亨煕豫,固由圣明继作于上而亦文武夹辅于下之所致。
    ……

营星俄陨,尚劳敦役。讣文九重,良深悼惜。恤典渥优,荣哀何极。太平之原,郁郁松柏,撮迹勒铭,永贲窀穸。昌宁之号,于昭千亿。

此墓碑文为赵胜同时代同朝为官者资善大夫、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知制诰兼修国史经筵官泰和尹直所撰,家族传承、简历、功勋等事实应确凿无疑。赵胜为官身历六朝,军功无数,保境安民,素有不战而屈人之兵和常胜将军美誉。曾主持营建北京部分城门、宫殿和帝妃陵墓,疏浚护城河等重大工程。死后皇帝除将其敕葬于昌平外,还敕命在其家乡大黑汀营建衣冠冢,规制如朝廷一品官员。

第三位是明代正德至嘉靖年间的名将马永。据《明史·马永传》记载:马永,自天锡,迁安人(注:据今迁西县兴城镇大黑汀村“赵氏之茔”中所立碑石记载,其为赵氏后人,现存家谱记其族名为赵养性)。生而魁岸,骁果有谋。
     ……

永为将,厚抚间谍,得敌人情伪,故战辄胜。雅知人,所拔卒校,后多至大帅。尚书郑晓称永与梁震有古良将风。

史家所言,只述其大略。马永镇蓟之镇所,即今迁西县三屯营镇府所在地。为什么“丧过蓟州,州人亦洒泣。……并立祠”?原来马永镇蓟时,教育将士保境安民,爱护百姓,使其间所镇辖区百姓安居乐业。军队不仅秋毫无犯,还帮助百姓解决困难,因此深受百姓爱戴。马永见阴山山顶有宋金时期所建供奉诸葛亮、岳飞和文天祥的三忠祠已坍塌,便命将士重建一新,并将阴山更名为景忠山,取景行行止之意,目的是激励将士,景仰忠烈,抵御外侵,保国安民。同时,在三忠祠东侧辟地建碧霞元君殿一座,为百姓祈福禳灾。从此景忠山香火旺盛,名扬四海。更兼清朝顺治和康熙两位皇帝将碧霞元君殿命为家庙,数次登临并拨款扩修,御赐金娘娘、佛经和御题“天下名山”“名山初步”等匾额等等,更使景忠山成为一座融儒释道为一体的京东名岫。

马永在蓟镇总兵官任上,带其弟马昶及子侄到大黑汀村认祖归宗,于赵胜墓地立认祖归宗碑一通,称“曾孙马永拜立石”,并为赵氏之茔修建围墙,以阻樵牧。马永死后亦葬入赵氏之茔。据村人回忆,1966年以前,此“赵氏之茔”占地48亩,茔地有围墙围挡,石门石牌坊,神道俱全,石像生林立,松柏参天,气象森严。惜毁于“文化大革命”。部分石碑等文物埋于地下。

马永勋名卓著,不仅为同时代人所景仰,就是后来的民族英雄戚继光镇蓟时,在重修三屯营城和总兵府后,也不忘为马永修一座祠堂,并亲撰碑文,以示对前辈的景仰和纪念。

大黑汀人有光前裕后的传统,自明代始,该村涌现出都督、总兵、锦衣卫指挥使、参将、边卫、武举人等武职官员和侍郎、知府、知县、县知事等文职官员若干人。

《迁安县志》载有赵学诗救灾兴学的事迹:“赵学诗,大黑汀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大饥,购红粮二十余石,每日放粥两次,贫民藉以全活者不下千百人。到晚年,创立本村男女学校尤见热心。卒年八十有四。”赵学诗之孙赵芝祥,民国时期曾任迁安县知事,受其先人思想教化,思想进步,自富不忘乡邻,深知改变家乡面貌必先重视教育,捐地捐资在大黑汀村建起县内一流的完全小学。学校已达百年,培养人才无数。

近代以来,大黑汀赵氏子孙秉承先祖忠勇爱国保境安民的家风,当日寇入侵之际,国民党反动派肆虐之秋,全村涌现出70多名爱国志士和热血青年,参加党的地下工作和八路军、解放军队伍,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浴血奋战,英勇杀敌,阵亡烈士就达18名,涌现出县团级、地师级干部22名。这在北方燕赵地区也是鲜有的事实。

进入现代,大黑汀村为支持国家重点水利工程和交通建设做出巨大牺牲。为支持天津、唐山人民用水,为修建大秦铁路,数千亩土地被征用,生产生活受到巨大影响,但大黑汀人民以国家大局为重,不计牺牲个人利益,处处彰显出一个有着光荣传统美德的大家族的精神风貌。

大黑汀村,一门忠烈,数代英贤,无论是朝代更替,还是风云变幻,历数百年风雨磨砺,其不屈不挠、奋勇当先、前仆后继、崇文尚武、精忠报国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就是大黑汀人的品格。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就是大黑汀的村魂。  



注:我县大黑汀村因其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受到河北省燕赵文化研究会重视,并将其命名为“燕赵名村大黑汀”。另将该文刊发于《燕赵文化》2016年第2期上。赵印国,迁西县赵氏宗亲联谊会秘书长;赵成洪,迁西县大黑汀赵氏宗亲联谊会会长。
mmexport1568546318397.gif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鄂ICP备20220039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98402000088号

GMT+8, 2025-5-14 11:55 , Processed in 0.06569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