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0278|回复: 0

千古狂诗

[复制链接]

9505

主题

1万

帖子

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433
发表于 2019-11-1 12:19: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河北省 联通
诗以明志,词以言情。借诗词来说话的作者大有人在,过过嘴瘾是文人最喜欢干的事儿。结果有好有坏,有过了嘴瘾还相安无事的,有藏了玄机还平步青云的,当然也有因为玩大了而被免职罢官的。今天这位便是如此,第一次写诗被贬,第二次又在同样的地点写了首相似的诗,又被贬。

《游玄都观》

唐·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
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

永贞元年,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而被贬为朗州司马,十年后,他被再度起用,回到长安。十年步履匆匆,往昔难以回首,刘禹锡来到旧地玄都观,感慨万千,遂写下了这一首千古名作。可字里行间的冷嘲热讽,令权贵十分不适,因此当这首诗传到当权者耳朵里,刘禹锡又被贬为了远州刺史。京城大路车马川流不息,扬起的尘土拂面而来,人人都说刚刚从玄都观赏花而回。玄都观里的桃花有上千棵之多,全都是在我被贬离京城后栽下的。那么它的讽刺点在哪里呢?首先,刘禹锡极尽桃花之艳。开篇先写道路的尘土飞扬,原来是去玄都观赏花的人太多,刘禹锡不直接描绘花的美艳动人,而以游客无不满足而归的状态来衬托花容,巧妙而又简练地将桃花吹捧上天。后一句,刘禹锡突发感慨,自己离开了十年,故地变化相当之大,真乃“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关键就在于这“尽是刘郎去后栽”,刘禹锡其实是以桃花隐喻朝廷之新贵,意思是说:你们这些家伙都是在我离开之后才被提拔起来的!言外之意,如果朝廷有我在就足以运转,你们将永无出头之日。语言辛辣,力发千钧,其轻蔑与张狂可见一斑。刘禹锡的讽骂立即招来了新贵们的报复,刚刚踏上长安不久的他转而又奔去了远州。十年之后,刘禹锡再次被召回,故地又重游,来到玄都观,竟然发现一棵桃树也没有了,于是又写下一首狂诗。

《再游玄都观》

唐·刘禹锡

百亩庭中半是苔,
桃花净尽菜花开。
种桃道士归何处,
前度刘郎今又来。

百亩的庭院中青苔蔓步,桃花被铲净了如今是菜花在开。当初种桃花的人哪儿去了?曾在此赏花的刘禹锡今天又来了。这首诗可以说是上一首的姐妹篇,诗人先以荒芜凄凉的环境起笔,表明这里少有人迹,桃花与菜花的对比,表现了玄都观的衰败。后两句刘禹锡再起讽调,直言当初构陷自己的那些“种桃道士”今何在,刘郎又来了,他们终究还是没能熬过自己。这首诗前有小序,曰:“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惟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桃树没了,意味着桃树背后的势力也没了,正所谓树倒猢狲散,打败敌人,就是比敌人活得更久更舒服。不过,旧新贵被新新贵代替,刘禹锡还是他们眼中的一粒沙,所以本该出任知制诰的他,又被改为集贤殿学士。然而刘禹锡根本不在乎,正如小序里的“以俟后游”,那就留待后人来评说吧。

(图文来自网络)
null-2e7e6a425d367955.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鄂ICP备20220039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98402000088号

GMT+8, 2025-7-7 05:39 , Processed in 0.04174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