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969|回复: 1

郑板桥责令和尚尼姑完婚

[复制链接]

3815

主题

5670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838
发表于 2019-11-25 10:44: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河北省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乾隆年间,“扬州八怪”代表人物郑板桥时任山东潍县县令,他就曾遭遇过一桩“奇奇怪怪”的案件。案子的原告是当地的一个乡绅,被告是一对“光头”恋人,一男一女,一僧一尼。据乡绅交代,他亲眼看到了僧尼私会的场景,顿觉伤风败俗,严重影响市容,因此便将二人扭送至此以求严惩。

遇上这样滑稽的情案,郑板桥也是头一遭,他决定先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再作定夺。经过盘问,郑板桥才知道二人伤风败俗的背后却是好梦难圆。原来,这僧尼本都是同一个村子的俗子,未出家前是青梅竹马,只因男子无财无势,女子的父母便将其嫁给了老乡绅。女子坚决不应,遂一怒之下剃发为尼,男子为表心志,也出家做了和尚。

事情告一段落,此后二人各自诵经。直到潍县举办了一场风筝会,二人前去观看时又相遇,这才引得干柴烈火一顿烧,旧情新爱一起燃,再也难以抑制。不巧的是,正当他们亲密之时,恰被乡绅给逮住了。明白了缘由,郑板桥有心将有情人促成眷属,于是责令二人还俗,并写下一首趣词。

《僧尼私恋案判词》

一半葫芦一半瓢,合来一处好成桃。

从今入定风归寂,此后敲门月影遥。

鸟性悦时空即色,莲花落处静偏娇。

是谁勾却风流案?记取当堂郑板桥。

第一句就让人忍俊不禁,郑板桥的幽默笔触简直出神入化:和尚和尼姑皆是光头,一个似瓢,一个像葫芦,如果他们脸对脸贴近,那拼起来的形状就如一个桃子!这两句诗极具画面感,既诙谐风趣,又透露出了郑板桥的用意,因为桃子在民俗中具有生育、吉祥的寓意,他之所以提到桃的形象,就表明了他是想劝和。

三、四两句寄托了郑板桥对二人的祝愿。他说从今之后,这桩案件归于平静,而你们也可以正正当当地恋爱了。“敲门”是有声响的,这寓意二人从此便可大大方方,不必再躲躲藏藏。五、六两句,郑板桥从天性角度出发,对二人的行为表示理解:莲花亦有娇媚之态,何况是寻常人呢?

“是谁勾却风流案?记取当堂郑板桥。”最后,他不忘为这张满意的考卷挂上自己的姓名,并且直言称呼其为“风流案”,可谓艺高人胆大。不过,在那个谈爱色变的封建时代,这样的判词足够让僧尼羞得抬不起头了,但同时,也让读词的人笑得停不下来。而这就是游弋古诗词世界的一大乐趣。
(图文来自网络)
8b13632762d0f703851c6bd7824f95382797c54e@f_webp.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01

主题

1万

帖子

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391
发表于 2019-11-25 14:19: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北省 联通
两情相悦风流案,
难得板桥如此看。
待到花好团圆时,
同床共枕随心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鄂ICP备20220039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98402000088号

GMT+8, 2025-5-15 14:05 , Processed in 0.079564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