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5894|回复: 3

感悟乾坤(文/槛外呆人)

[复制链接]

1775

主题

2601

帖子

850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500
发表于 2019-4-12 17:16: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山西省 联通
                                 感悟乾坤

                               文/槛外呆人

话说那槛外呆人,于九州之野,四处悠游。春履晓露,夏宿幽林,秋赏赤枫,冬眠紫洞,朝游北极,暮别南冥,与松鹤为邻,与菊竹为友,饥食黄苓,渴饮岩浆,日子过得确定潇洒自在。忽一日夜读《南华》,于逍遥之中而有所悟。
想余乃武陵一土人,十七年足不出村,忽一日别乡而历天下,而天下之大,不知几万里也,有孔子登泰山而小鲁之叹。南华中曰: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由此而论之,余槛外呆人那时真成了蜩与学鸠了。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斯时看天下,有蜩仰鲲鹏之叹。
题记
俺其实一直就想将俺的人生过得象一幅童话或者诗歌,可是,我知道那只是我的想法,面对世界,很多时候俺却无力改变;有小女子曾经鼓励俺就当世之规则,用当世之规则而为自个儿服务,以达到自个儿的目的;想想虽然也对,但实施起来何其难也。这不光要有强有力的手段,还要有气吞山河的意志。这两样东西,好象却正是俺所欠缺者。
曾经与一安和尚道清讨论过这一类物事,伊问:施主想要什么?俺竟然无语了;并不是俺不会说,而确却是俺从末想过俺想要什么。伊说:施主还是想明白要什么再来谈禅吧。俺于是认真想了好一段:前期,俺想要做一个富翁,但八十年代的先富政策则违反了这世上的规则,甚而至于连信仰也违反了,俺办不到;次段,俺想为人民服务,但俺却没有办法做到,因为那超出了俺的个人能力范围,于是乎,俺想认真读点书,尽二十年之功,将历史上缺失的六百年补齐了;可是,如此浩大工程,却真让人望而生畏;于是:俺想,算了吧,看看这世界,就只是看看这世界……
十年前,开始游历;关于游历,我一直就很是赞的,非常羡慕那些古代学童们,可以跟着老师游一路学一路。在学堂里死记呆背下来的那些个话语,再到现实中那么一印证,这知识算是齐了,即理论也实践。不象现阶层大学毕业还啥都不懂,因为没有实践过,用诸葛孔明的话说是“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也许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或者具体点说是我们这个时代教育的悲哀。又说远了。
俺的游历从江南开始,看上海外滩的日落,看雁荡山的奇伟,看丽水的小桥流水,看水乡的夏荷绽放,看武夷的壮观,瞻仰张三丰道长的炼丹之地,奇怪炼丹之地为何近七百年过去而寸草不生,看云浮的丹霞地貌,参拜六祖慧能真身,观看正一教主的起居生活一日……这些游历,不光是真的增广了见闻,也确实启发了俺有些前所末遇之所思。
庄子老先生说: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哉。这是真的,前一段时间看过一部网络修真小说,作者突发奇想地认为,不可见世上的六道轮回是自己内心产生后而修炼成的。而明代大儒王明阳先生却认为心外无物, 心外无物是说,心与物同体,物不能离开心而存在,心也不能离开物存在。离却灵明的心,便没有天地鬼神万物;离却天地鬼神万物,也没有灵明的心。从一方面说,灵明的心是天地万物的主宰;从另一方面说,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客观的事物没有被心知觉,就处于虚寂的状态。如深山中的花,未被人看见,则与心同归于寂;既被人看见,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而心外无理是说,心的本体,就是天理,事虽万殊,理具于心,心即理也。不必在事事物物上求理,心外求理,就是心与理为二。心中之理,就是至善,心外无理也就是心外无善。而槛外呆人却说:心就是心,它选它想要的。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活在一个自造的世界之中,同样的生活环境,身处其中的人感受到的外部处境则大为不同,同样的过往经历,从中走过的人们对其认知亦有不同。换句话说,客观事实是一回事,我们看到的客观事实是另一回事。 从心理学上讲,人类有一种选择性记忆机制,我们会记住一些事,也会忘记一些事,在记住与忘记之间就是我们的选择性记忆。同样,人类也有选择性看见的机制,并不是走入我们生活的一切都会以同样的程度存留在我们的脑海中。曾经有一个心理学实验,实验人员让两个追赶着厮打的人闯入一间聚集着许多人的集会大厅,两个人在大厅中厮打一会儿之后就离开了大厅,然后实验人员让当时在大厅中的人们填写一份调查问卷,就他们看到的情形进行客观描述,结果人们的描述差异极大,有人说他俩穿着绿色的衣服,有人说穿着黄色的衣服,有人说穿着红色的衣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个实验充分说明了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选择性看见机制无时无刻不在起作用。
王阳明先生生平有一则: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初时不理解阳明先生的话,山中之花是客观存在,我看过与没看过有何不同,此花不同样在我心之外吗?我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为何会一时明白起来呢?去年某时,我从本部吃过饭从隧道中行走,想到此处,突然开悟,花同样还是那朵花,但是看过之后、关注之后它对于我的意义就不同了,看过之后这朵花就进入了我的心中,我心就有了牵挂,对此花之盛开谢落之命运变迁就有了感触。我看到此花时,此花颜色确实明白起来,明白的不是那朵花,而是我的眼光。至此,对于阳明心学的体悟更深入了一层。故槛外呆人说:心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
或者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世界很大,而我却很小;但反过来,我很大,这世界却很小。 大与小这个哲学概念,其是也只存在于人的心之中,说大就其大无外,说小就其小无内;主要是看你想作大人还是小人,想作大人者,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不违,后天而奉天时(《易》经语)小人则反之。如此,则大小可辩,吉凶可明矣。
mmexport1555058226586.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04

主题

1万

帖子

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420
发表于 2019-4-12 20:12: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北省 电信
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75

主题

2601

帖子

850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500
 楼主| 发表于 2019-4-12 23:00: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西省 移动
心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4

主题

541

帖子

1469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469
发表于 2019-4-14 07: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山东省 移动
世界有多大,心就有多大,你的心可以把世界装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鄂ICP备20220039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98402000088号

GMT+8, 2025-5-26 08:25 , Processed in 0.12791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