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4180|回复: 0

“湖北马口陶”惊艳了全世界

[复制链接]

4308

主题

507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591
发表于 2019-3-17 14:44: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湖北省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本帖最后由 陪我看星星 于 2019-3-17 14:47 编辑

         记得小时候,姥姥家厨房地上堆满了泡菜坛子,到吃饭的点夹些泡萝卜、包菜或者酸豆角,摆上桌当一道小菜。

         越往后走,地上的坛子越来越少,不是打碎了,就是自己裂了。每每告诉老人,用了十几年了也该换了的时候,她总摇摇头说:外面找不到这么好的坛子,也腌不出这种味。


          在武汉长庭陶瓷博物馆,听了湖北美术学院教授李正文的科普后我才知道,家里用的坛子其实叫马口陶,也就是用孝感汉川市马口周边的陶土烧制而成的陶器。马口陶有很多用途,泡菜是其中之一,但是现在很难再买到了。

          马口陶距今已经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了,曾经批量生产的陶器现在全进了博物馆,该说时代进步还是历史消亡呢。


          马口窑虽然是民窑,比不得官窑,但最兴旺的时候汉川全县几万人,从事马口陶器业的就有几千人。到了民国时,马口窑新集周围的龙窑更是多达36窑。甚至还远销到日本,韩国、东南亚和美国。


          相对于其他陶器来说,小小的“泡菜坛子”马口陶还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清代的马口陶最开始瓶身是刻八仙的,名叫八仙坛,分四面,一个陶器上刻四仙,两个陶器为一对。


           随时代变迁,解放后开始刻农民;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陶器上都是“节约光荣”“劳动幸福”等口号。那时正是马口陶兴盛的时期,雕刻师傅日夜加班,制作出来的陶器都要用卡车来拉。


            77岁的胡圣幼就是一名马口陶的雕刻师傅。1957年,胡圣幼进入马口镇陶瓷厂,成为一名制作马口陶的学徒,从最基础的拉胚开始做起。那一年,他17岁。


            1962年,厂里送来了一个大坛子,坛子已经破损,坛身上的画作,急需恢复。可是问题来了,坛身上画着的是“状元打马游街”,光是画中人物就有上百个。无论是厂里派到中央美术学院学习的老师傅,还是分配过来的高材生,都没能把这个画作恢复出来。

            这时,有人推荐了胡圣幼。“我看了看这个坛子,就拿笔开始画,半天时间就完成了”。从此,技惊四座的胡圣幼成为了厂里最年轻的雕刻师傅。


          上世纪八十年代,塑料制品逐渐兴起,便宜耐用的塑料品成为了市场的新宠儿。陶瓷厂关闭,老师傅们也逐渐离去。时至今日,只剩下胡圣幼还在坚持制作马口陶,可是因为没有了窑厂,雕刻好的陶器竟然很难再找到地方烧制。


            为了传承这四百多年的手艺,在汉川黄龙湖边,一座以马口窑文化为主题的文化艺术小镇已经开始兴建。建设者们希望复原马口窑旧址,同时建立起马口陶器博物馆、土窑旧址、研发设计馆、体验馆,让更多人了解马口陶。


          这里要将传统工艺马口陶与旅游相结合,在小镇里面将会设有花园、果园、农田、沙滩浴场、婚礼教堂、野奢酒店等特色板块,将生态、文化、旅游融为一体,组建一个顶级的特色小镇。(来源:荆楚网)
IMG_20190317_144244.jpg
IMG_20190317_144308.jpg
IMG_20190317_144400.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鄂ICP备20220039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98402000088号

GMT+8, 2025-7-7 01:50 , Processed in 0.052755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