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6093|回复: 0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复制链接]

9518

主题

1万

帖子

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551
发表于 2020-9-2 13:55: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河北省 电信
人一生都在改变,只有在自己晚年的时候才有更深层次的体会,参禅无佛,何尝不是在悟自己的一生呢?现在社会到处都有着寺庙,让人们在于奔波劳碌中得到一丝平静。寺庙又是很多佛家门徒的聚集之所,而在我国古代就有着一位深通佛理的诗人,他就是王维。王维的父母也是深得佛法的人,所以他们给儿子取名维摩诘。在经书中曾有着关于维摩诘的记载,维摩诘居士是佛教一位在家修行的菩萨,他写过一本叫做《维摩诘经》的经书这本书认为佛法的目的在于解脱,但是如何自求解脱呢?王维写了一首诗歌《终南别业》就是在写佛法的奥妙。

王维的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这首诗歌将他的修行成果全部表现了出来,在诗歌中将他悟道的过程展现的一清二楚。此诗大约写于公元758年之后,是王维晚年时期的一首作品。晚年时期的王维官居高位却频繁的被调职,他也早早地感觉到了仕途的艰险,便想离开京城。随后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诗歌写了王维在隐居终南山之后悠然自乐,随遇而安的情怀。诗人怡然自乐,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好不快活啊。如此这般让多数读者心生嫉妒,其次这是本诗的点睛之作,所含内容不单单如此啊。第四句写自己碰到了父老乡邻,坐下来相谈甚欢,以至于忘了回家的时间。展现了一种超脱物外和淡逸恬雅的风采。作者此时已经对于学道的兴趣犹如星火燎原,而且自己独来独往,去体悟更深一层的佛理,这样的领悟禅宗真理的心境也只有自己知道了。据佛家经典所陈述的自性非空非有,非善非恶,非实非虚,非烦恼非菩提,王维领悟这种境界并不是自己吝啬不肯与人言说,只是真的实在无话可说。最为典型代表禅理理解通透的就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了。这是诗人所参悟出来的佛理,用心灵来看待世间万物。在看到水的是时候明白了,做什么事情都要追本溯源,水是万物之源,走到水干枯的地方才明白:原来世界本来的面貌就是一个起点,人们不断地去扩大这个起点,就发展成了世界,世界的源头就是虚无。抬头看到天空中的云彩:云彩本来就是空洞的,云也是无心,人如果也能做到这样,又哪来的烦恼呢?自然而然地便解脱了,悠然自得。正是悟出了此中的真理,导致诗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一身轻松呢!

后记
“一朝得道天下知”,虽然王维在悟出其中的真理之后并没有被世人所称赞,但是对于他来说却早已经解脱了,换句话说就是他已经成佛了。人的思想本来就是无限的,如果能在这无限的思想中构筑起自己的真理框架,并不断地完善它,用其他的方式来解脱也算是有了成佛的资历。
mmexport1599025782084.jpg
最好的生活,无非就是白天可以有说有笑,晚上还能睡个好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鄂ICP备20220039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98402000088号

GMT+8, 2025-9-19 07:00 , Processed in 0.135253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