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9089|回复: 0

战国墓葬发现了现代同款玻璃杯 有人说是穿越者带过去的

[复制链接]

9505

主题

1万

帖子

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433
发表于 2021-8-18 09:15: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河北省 电信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历史上发生的许多离奇事件也逐渐浮出水面,让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杭州的战国时期墓葬群就出土了一只和现代玻璃杯极为相似的器物,人们一时间无法解释这一现象,便有人调侃说:”是穿越者带过去的“。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拥有这片古墓遗迹的地区曾经是一个砖厂。工人们在挖烧制砖头用的砖泥时,发现了一个不大的洞口。他们感觉这个洞有点不同寻常,因此将此事报告给了专业人员。

出于文物保护和考古调查的目的,专业人员开始对这个古墓进行研究。在研究的过程中,专家根据古墓的造型、格局和其中发现的文物进行综合认定,确定这个古墓很有可能是战国时期的古墓。

战国时期的古墓往往是以群为建,因此专家们又扩大了挖掘范围,果真在附近发现了一座更大的古墓。

在对这座更大的古墓进行清理的时候,专家们发现了一个亮晶晶的很奇怪的器具。将淤泥和表土清理干净后,透明的材质显露出来,这个器具长得很像现代生活中常见的玻璃杯,造型也跟如今的玻璃杯极为相似。

人们便产生疑问:玻璃杯不是现代才生产出来的物品吗,为何会出现在战国时期的古墓中呢?

很多人都猜测这个玻璃杯很有可能是盗墓者在盗墓时不小心落在古墓当中,如今又被我们发现。但是专家之前早已认定“古墓保存完好,没有被盗痕迹”。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难不成是玻璃杯穿越到了战国时期?


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说到底,很多人对此有一个误解。其实,玻璃算不上近现代产物,它其实在古代就已经出现了。

关于玻璃的起源,有个古老的传说,说三千多年前,地中海沿岸的贝卢斯河旁边,有一块美丽的沙洲。一天,一艘腓尼基人的商船满载着大块的天然苏打经过这里,由于海水落潮,商船搁浅在了河口沙滩上。

无奈,船员只好等海水涨潮以后再启程。中午,有个船员提议在沙滩上做饭,于是他们从船上扛下来几块天然苏打,支锅用。

就是这一不经意的一个举动,导致奇迹出现了。吃饭时,一个船员猛然间发现刚才拿来支锅的苏打变成了晶莹剔透、从未见过的东西。

这东西就是玻璃。

它是怎么变出来的呢?其实,是因为支锅用的苏打(碳酸钠)和沙滩上的石英砂在高温下发生了化学反应,这个化学反应就是玻璃诞生的过程。

无意间发现这个秘密后,腓尼基人便开始用特质的炉子,把石英砂和苏打放一起熔化,炼出玻璃液。

有了玻璃液,再制玻璃球、玻璃珠,乃至玻璃器具就不难了。

后来,这个秘密传到了古埃及,古埃及人开始用这个办法制造玻璃,玻璃制品就这样相继出现了。

据考古学家证实,最古老的玻璃出现在古埃及,时间在公元前3000年至4000年。


透过这一段小传说、小历史,我们能知道什么?那就是熔炼玻璃根本不是什么近现代的高科技,本质上它没什么技术含量,仅仅需要几样常见原材料和一个巧合,人类就能掌握这种工艺。

既然如此,无比聪明的中国古人难道发现不了这个吗?

根据考古发掘资料证实,我国最迟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代就已经掌握了玻璃制造技术。1974年在河南洛阳一座西周早期墓葬中发现的白色料珠和1975年在陕西宝鸡茹家弓渔夫墓中出土的上千件西周早中期的玻璃管、珠,经专家鉴定,它们是一种铅钡玻璃,这与西方的纳钙玻璃属于两个不同的玻璃系统,但原理一样,原材料不同罢了。

战国古墓中出现玻璃杯,似乎惊掉了我们的下巴,但其实我们发掘出的战国玻璃物件远远不止一个杯子。

比如,越王勾践的剑上就镶嵌有玻璃饰物。

随县曾侯乙墓中也出土过上百颗玻璃珠,这种玻璃珠氧化钾含量很高,在同期西方的玻璃中也是十分少见的。

另外,在河南固始、山东临淄、湖南长沙等地也都有类似玻璃出土。

从中国烧制陶瓷器的悠久历史看,中国古人鼓弄出玻璃更不是什么难事。

因为在陶瓷器上上釉时所用的天然原料,和熔炼玻璃的原料是相同的。


腓尼基人发现熔炼玻璃的秘密是一次意外,中国古人鼓弄陶瓷器则是家常便饭,像这种眼皮子底下的小秘密,聪明的中国古人不可能发现不了。

目前,我国公认的最古老的玻璃是长沙楚墓出土的玻璃壁、玻璃印章。

但有一点也必须承认,在战国这种久远的年代,中国的玻璃器具的确罕见,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古玻璃以铅钡为主,这种玻璃烧成温度低,虽具有绚丽多彩、晶莹剔透的优点,但易碎、不耐高温、透明度差、不适应骤冷骤热,因此在装饰品、礼器、随葬品中能见到,但作为生活器具用得不多。

可是随着水上交通的日益发达,以及丝绸之路的不断繁荣,西方的纳钙玻璃器具很快就传入了中国。

北魏太武帝时,大月氏商人到山西大同来传授烧制玻璃的技术,这是外国人来华传授玻璃技术的最早记载。

晋时著名制丹家葛洪在《抱朴子》中也说过:“外国作水精碗,实为合五种灰以作之。”

所以说,一个玻璃杯,根本不用穿越,古法做出来的东西很可能比现在的还厉害。

比如,马未都就曾展示过一个古代玻璃杯,据说他找玻璃厂仿制,因为工艺难度大,很多厂都不敢接这活,也不愿费这个劲,这充分说明了一些古法玻璃制品的优秀技艺。
191f732e987d981a195559d0794d22a80920b077_w700_h523.jpg
最好的生活,无非就是白天可以有说有笑,晚上还能睡个好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鄂ICP备20220039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98402000088号

GMT+8, 2025-7-8 18:05 , Processed in 0.04342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