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12411|回复: 0

母亲节快到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何为三春?三秋是多少?

[复制链接]

3815

主题

5670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838
发表于 2020-5-9 15:02: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河北省 移动数据上网公共出口

三春是哪三春?

我们小时候就会背诵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你有没有想过,为何是三春晖?这三春指的是哪三春?

这是一首描写母爱的诗,描写了儿行千里母担忧的那种最细腻温暖的母爱。孩子要出远门了,所以把针脚缝密一点,害怕万一有什么事绊住了,没能及时回来,衣服万一破了没人给缝补。

于是诗人把母亲的爱比喻成为春天的暖阳,不会牵绊你,不让你出行,而是会担心你,怕你挨饿受冻。

这里的三春,指的就是整个春季。(包括孟春、仲春,季春)想起一句话:当所有人都在在乎你飞得高不高的时候,只有父母在乎你飞得累不累。

再来读一遍这首诗吧:《游子吟》

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在古诗词里的“三春”都是指春天。比如下面的这首杜牧写给李白的诗:

《宣城见杜鹃花》
唐代:杜牧
蜀地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我在四川的时候曾经听过杜鹃鸟的啼叫,在宣城又看到了杜鹃花盛开。

以往杜鹃花开的时候杜鹃鸟就开始啼叫了,每次听到杜鹃鸟的叫声,我想家的心情就格外的浓烈,真让我肝肠寸断。

在这个宣城的春天三月,我又想起我的故乡。

这里的“三春”是为了对应上一句的“一叫”但同样也指春天。

02
为什么不说“一春”呢?

因为三春更能表示时间的长短,春天是一年当中最美的季节,而这个季节里的三个月都在怀念,你说这思念长不长?

解决了三春的问题,我们再来看看三秋。

03
三秋到底是多长时间呢?

我们现在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意思是一天不见就像是三年那么长。但这句话其实是出自诗经《国风·王风·采葛》,而原本的三秋也指得并不是三年。

国风·王风·采葛
先秦:佚名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这是一个递进的关系。而采葛、采萧、采艾的意思差不多,都是采摘野菜或者是草药。

这是一个小伙子表达对采草药的姑娘的爱慕,先开始是一天不见就像是三个月那么长,后来是一天不见,像三个季度,也就是9个月那么长,再后来是,如果一天没见到她,就像是三年没见了!

这是感情的一个递进。随着感情渐渐变浓,那种度日如年的感觉也日渐强烈。

这里的“三秋”指的就是三个季度,也就是9个月。因为后面还有“三岁”意思是3年。

因为在古文当中的三,并不实指(比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就是夸张手法,说自己的忧愁就像很长的白发的意思)所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也就是一天没见到,就像很长时间没见到的意思了。

04
但为什么是三秋,不是三夏?

原因恐怕是:秋天是萧瑟的季节,树叶飘落,用来形容自己寥落的心情再合适不过。

其实,农家也有三夏之说,但指的是农忙季节。(三夏一般指夏收、夏种、夏管)和风花雪月,看星星看月亮无关哦。

05
三冬四夏是多久?

晚晴的文学家、教育家吴汝纶写了一首《百字铭》,当中提到了“三冬四夏”。

而这句“且挨过三冬四夏,暂受些此痛苦,雪尽后再看梅花”被很多人拿来当做签名,我们也来看一看。

原文如下:

远观山色,年年依旧如新,近视人情,渐渐不同往日。
诗朋酒友,日会三千,知己心人,百无一二。
花开兮,蝴蝶至,人困兮,亲戚疏。
时来,谁不来;时不来,谁来。
自跌倒,自爬起,靠人扶,都是假。
亲戚朋友,说的是隔山话。
且挨过三冬四夏,暂受些此痛苦,雪尽后再看梅花。

这段《百字铭》是吴汝纶对于人生自己的感悟:

远远的看山,每年都是新鲜的样貌。可是,如果仔细地去研究人情世故,却今时不同往日。

那些泛泛之交,每天都能见很多,但知心的朋友,一百个人里也挑不出来一两个。

你走运的时候,蝴蝶蜜蜂都飞来环绕着你。你倒霉的时候,即便是亲戚也会疏远你。

你时运到了的时候,他们都来了,你时运不济的时候,谁会理你呢?

自己跌倒,还是得自己爬起来,想要靠别人帮扶,那都是假象啊。即便是亲戚朋友,说的也都是不交心的话。

就这样吧,自己捱过最冷的冬天,也熬过最热的夏天,暂且自己扛过所有的痛苦,等到冰雪融化的时候,自然就可以看到冰雪覆盖下的梅花!

所以,三冬四夏其实就是三年,但也并不实指,主要是说最难熬的日子。
IMG_20200509_145926.jpg
初来乍到,请多关照
新来的人儿,摸不着门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鄂ICP备20220039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98402000088号

GMT+8, 2025-7-5 18:31 , Processed in 0.05353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