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536|回复: 1

[本地资讯] 尖黄陂,狡孝感,又尖又狡是汉川

[复制链接]

4308

主题

507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591
发表于 2020-9-16 07:21: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省 电信/网宿科技电信CDN节点
“尖黄陂,狡孝感,又尖又狡是汉川。”这句顺口留,本来是指黄陂,孝感,汉种三县市人头戴斗笠,而后经人即奸诈又狡猾,竟指鹿为马:“黄陂人奸诈,孝感人狡黠,汉川人即奸诈又狡猾,如同洪桐县里无好人一般莫大怨枉,让黄陂,孝感,汉川人哭笑不得。

说起汉川斗笠的起源,就得提及湾潭乡三汊村的斗笠湾。

据传,斗笠湾的编织起源于清朝,有170余年的历史。当时有个名叫艾先培的,农忙时种田,农闲时打竹篮。有一天,他见一位朝廷的官员头戴的官帽很美观,就突发奇想想仿照官帽的样式,编制一种既能遮阳,又能挡雨的竹篾帽。

他用做竹篮的篾打了拆,拆了打,终于制出一顶官帽样式的“斗笠”。只是用料粗糙,又是四方形,戴到田间干活,难以遮日避雨。随后又改五方围编,对径加大到一尺五左右,加大的部分是平面状,每方九片篾,俗称“牛眼睛斗笠”。“牛眼睛斗笠”问世后,在汉川流行了数十年。

半世纪后,艾先培的孙子艾云成见斗笠样式欠雅,又将面状斗笠改为圆锥体斗笠,改每方9片篾为11片篾,后又加到20片篾,为了使篾薄细均匀,他制作了刮刀,竹子经过劈和刮,篾片即变得又薄又柔软,编织起来更方便。

始初,斗笠的中间只夹一层牛皮纸,一遇下雨,牛皮纸淋湿,斗笠就成了竹框框。艾云成的岳父家在湖南,湖南的叶(本地叫僚叶)既能遮日又不怕雨淋,艾云成带回僚叶,夹放在斗笠的两层篾片中间,并用油纸将僚叶包住。这样,斗笠既坚实又不漏水了。当时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斗笠湾的斗笠真不错,口干可以当碗舀水喝。中午歇风可以当凳子坐,日头底下也不晒脑壳。”

一顶斗笠,经过劈,刮,编,煞口,铺,锁口,绞边,缠顶等工序,方算成品。那时候,斗笠湾百余户人家,男人劈篾,女人捋篾,小孩编织,人人有事做,最高年产量达30万件。

继艾云成之后,斗笠湾又涌现出周彩庭,刘尼娃等能工巧匠,斗笠湾篾片渐加多到24片,26片,30片。36片。除采用传统的技术劈、刮之外,还发明匀刀,使每片竹篾粗细,厚薄均匀一致,铺料也改为白布绘花,打上白桐油,用细篾绞边,用铜丝缠成尖顶,工艺精致,美观实用,所谓尖黄陂(黄陂的斗笠只有尖顶,不绞边),绞孝感(孝感的斗笠只绞边,不做尖顶),又尖又绞是汉川的典故即源于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04

主题

1万

帖子

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420
发表于 2020-9-16 08:36: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北省 电信
尽然还有如此多的故事。
最好的生活,无非就是白天可以有说有笑,晚上还能睡个好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鄂ICP备20220039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98402000088号

GMT+8, 2025-5-24 15:00 , Processed in 0.04460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