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651|回复: 5

苦乐捡柴禾

[复制链接]

42

主题

190

帖子

1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00
发表于 2020-10-27 21:01: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省 联通
      
      
       每当看到现如今少年们轻松自在、无忧无虑的快乐模样,我便想起四、五十年前,我们年少时在故乡汉川市刘家隔镇度过的时光。
        在那个物资相当贫乏的年代,人们生活真的不容易。自一九五四年将人分为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始,农村与城镇就开始显现城乡差别。农村人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耕耘,按劳动力大小挣工分,生产队根据工分来分配粮、棉、油、柴等各种生活物资,有的一年勤扒苦做,到年底还是超支户,有的家庭连口粮都无保障。我们住在街上的人,虽然国家供应每月27斤口粮,20斤煤炭,每年6尺布票,靠家里有人在国营或集体单位上班,拿每月30元左右微薄的工薪去购买,过的也是捉襟见肘的日子。如果家里没人上班,那日子就困苦难堪了。
        大约从一九六零年左右起,由于那时生产队是吃大锅饭,人们收获庄稼不是很过细,总是有一些遗漏。街上人因供应物资不够生活所需,便出现星期日、寒暑假时姑娘伢跟着母亲,到周边生产队田间捡麦刁子、谷刁子、豌豆荚、黄豆荚等各种时令农产品;儿子伢们则三五成群、各自为阵地到各个湾子、林场去捡柴禾,用来贴补口粮和燃料。
        篮子(箢子)、镰子、绳子三样工具是捡柴禾的标配。(篮子自然是乱篮子,镰子是旧镰子将前面去掉只留一小截,安全方便、易于携带,绳子用来捆绑柴禾)一般是附近街坊或亲戚,年龄相仿的伢,也有以大带小的,还有玩得好的同学一起相约而行。吃过早饭出门,晚饭时归家。出去捡柴禾,无论东西南北自寻“柴”路,互不干扰。大家几乎都是约定俗成地遵守规则一一先到先捡,谁见归谁。有的人精明强悍连捡带偷,每次“捡"获颇多,背都背不动;有的人怕人怕狗又不敢偷,纯粹靠捡柴禾,当然所获柴少。
        我八、九岁时,表哥易煥保(大我六岁)带我去捡柴禾,那是一个虽春意盎然,却春寒料峭的日子,我们吃过早饭,就从幺姑妈家出发,沿着护镇堤朝东,沿途到下渡口、彭李台、大河湾等湾子捡柴禾。那天我们运气特好,到大河湾后太阳刚刚偏西,两人的蓝子就装得满满的,表哥说,回家吧!我当然听他的跟着往回走。
        为了快点回家,我们就径直走彭李林场中间的大路。走到林场附近,我看见有几棵枯树倒在路边,就和表哥本能地冲上去,连折带砍地肢解了几棵树,捆了两大堆树枝。可我们背不动又舍不得这到手的柴禾。表哥叫我守在这里,他先背一些回去叫姑父来帮忙。待他走后,我一个人坐在路边,望着快要落山的太阳,听着林场树木在春风中吹动的恐怖响声,感到很害怕,加上又饿又冷,便不由地哭了起来。守林场的人听见我的哭声,上前问明了缘由,便帮我把柴禾背上送我回家。走到下渡口表哥和姑父来了,谢过那人后姑父和表哥背上柴禾,我空手跟着回了家。吃饭的时候,我看见昏黃的煤油灯光中,母亲泪水涟涟地望着我,感觉莫名其妙。现在回想起来才知道,那一定是母亲在当时我们孤儿寡母的处境下,对我又怜又爱、内心无助的悲痛啊!
        那个年代民风淳朴,在刘家隔街上,无论干部还是平民家庭,几乎所有儿子伢都去捡柴禾,人们之间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之别。如住在北街的几户区委干部家的小孩朱建平、李益国等人就经常和街邻、同学一起去捡柴禾。
         我们这些孩子捡柴禾的足迹,遍布刘家隔周边的湾子.,林场和田间。  开始,别人对捡柴禾的比较友好,但慢慢地有些人对别人的田园围子,厕所围子的树枝动手,甚至还有偷农户晒在门口的劈材的事发生后,进湾子时有些大人就连骂带驱,加上狗子冲出对人狂吠,胆子小的连湾子都不敢进,只走狗少的背处。我如今六十多岁了, 只要路上碰到狗叫,身上就有点发毛。这是那时留下的余悸!  
        就这样,柴越捡越少,路越走越远。最远的东边快到新沟,南边过河沿堤走竹家营到张家垸子,或西沿高杨台走三义垸到三龙的卲家垸子,北面走北堤,台湖,螺蛳港直至护子潭(长江埠对河)。有一年夏天,我的发小曾凡祥、汪庆伍等人沿肖李湾、过道人桥一直捡到长江埠对面,这时烈日当空人困肚饿,他们将捡来的柴禾埋在河岸沙滩里,便脱了衣服,赤身游到对岸长江埠街上,每人花了五分钱吃了一对米粑。才解饥饿之苦,待游回取柴禾时,却发现所埋之物不翼而飞,不见踪迹。大家只好悻悻然,往回家的方向边走边继续捡柴,免得空手回去。这是那时候一代人对生活的责任感吧,用自己弱小的身体尽量为家里添柴加薪,减轻大人的压力。当然那时即使空手而归,家长也不会责备自家孩子的。
        当年的捡柴生涯,虽说备尝艰苦,但磨练了我辈意志,让我们知道了生活的艰辛,懂得了只有付出才有回报的人生哲理和团结一致的重要。间或,也有一些少年青涩的举动现在回忆起来令人捧腹。比如,有人看见狗子“打架”拿柴棍从中将其打开,看到两条狗汪汪大叫而大笑,有时候,大家一起偷生产队的玉米、红苕或是其它可以吃的东西,就会在一起打“平伙”。还有时以捡柴禾的名义,相约出去打“野仗”如果有人受伤了,便谎称是狗追时弄的,反正捡不到柴禾回家大人也不会骂。
        遥想当年,一晃几十年过去了,那些经历依然让我回味无穷,那是我们这辈人遗失的金色年华,我们失去了很多,过早地领略了生活的严酷,但我们苦中寻乐,没有报怨,那是生活赐予我们的宝贵经历,是不可多得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1

帖子

2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2
发表于 2020-10-27 22:57: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上海市 东方有线
那个年代物质贫乏但精神富有,苦中有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308

主题

507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591
发表于 2020-10-28 06:45: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西省 电信
那是个轰轰烈烈的时代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42

主题

190

帖子

1600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00
 楼主| 发表于 2020-10-28 06:57: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苏省 联通
那是一段酸涩却没物欲横流的岁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518

主题

1万

帖子

9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91551
发表于 2020-10-28 12:05: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河北省 电信
小时候虽然生活苦些,但人性纯朴,人与人交往大多都能袒露胸怀。反观现在活着太累,一不小心就会得罪人。
最好的生活,无非就是白天可以有说有笑,晚上还能睡个好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7

主题

518

帖子

4749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749
发表于 2020-10-28 23:47: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自 江西省 电信
作者你好,给你点赞!汉川论坛公众号今晚已发出此篇文章。期待更多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鄂ICP备20220039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98402000088号

GMT+8, 2025-9-19 13:03 , Processed in 0.21622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