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3794|回复: 0

[本地资讯] 城隍台的来由

[复制链接]

4308

主题

5076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9591
发表于 2021-1-5 19:09: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江苏省 电信/网宿科技电信CDN节点
城隍台的来由

——汉川人文地理发祥地

城隍,沟渠也,为古代县城的防护设施。“城”原指挖土筑的高墙内的城区房屋建设,“隍”指没有水的护城壕或护城河。守护沟渠河岸之神,称之为“水墉神”。久而久之,“城隍”的定义,由城防设施逐步演变水墉神,然后再演绎为城郊守护神。而为祭典守护神所筑之台地即为“城隍台”;供祭祀守护神所建之庙宇则称“城隍庙”。
据传,明太祖朱元璋自幼出生在土地庙里,所以他对土地的上司神——“城隍”极为尊崇。
历史上,汉川筑有城隍台三处。一处在城东刘家隔、另一处在城内学宫旁、第三处在城西长城乡(即今城隍镇许家庙台)。
从《湖北通志》中查考:三处城隍台大约建于唐宋末五季(910年前后),而毁弃于无初(1280年前后)。许氏来祖在明朝中叶迁居汉川时,即在城西城隍台旧址之上始建居所。明朝天启年间(1621年—1627年),许族当地民众为弘扬汉族民俗宗教文化,联合当地乡贤在村附近的“堤角头”又另建“城隍庙”一座。据传,此庙建成后不久,当朝皇帝路经此地,欣然将此庙命名为“古刹城隍堡”(该庙毁于1968年、重建于1986年、扩建于2013年)。就是因为这座流传一千多年的城隍台历史,以至后由朱元璋赐名的古刹城隍堡,以及后来汉川境内的城隍港、城隍街、城隍公社、城隍乡、城隍镇等地名或行政区划等涉及“城隍”二字的称谓,均由此处“城隍台”衍生取义而得名。
城隍镇内的许家村古遗址,汉川城西城隍台,南眺襄河、北依汈汊湖、东望仙女山、西接天沔,地处富饶美丽的江汉平原东北部。此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便是风水宝地。城隍台四周,地势坦荡、田野阡陌,塘堰遍布、水茂粮丰,一派鱼米之乡的景象。离台地的南边一里之遥,是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河,千百年来自东向西缓缓流淌,滋润着两岸周边的乡土农田。这就是人们津津乐道的黄金难买“西流水”之河(小河在上世纪70年代改建成“幸福渠”,但西向水流情势大部分并未改变)。而台地东侧百多米处,有一片微微隆起的坡地,其外形酷似一只迎空而起、展翅高飞的矫燕。此地便是传说中的蕴含钟灵毓秀、丁贵显赫之脉地——“飞燕贴壁之地”。 历史上乾隆皇帝南巡趣尝石锅鱼的故事就发生在城隍镇的城隍港。
(作者:胡采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 鄂ICP备2022003915号 )|鄂公网安备 42098402000088号

GMT+8, 2025-5-26 00:54 , Processed in 0.079233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